教师资格证考试

2024-11-27 来源:

一、单选题

1.我国唐朝“六学二馆”等级森严的入学条件,充分说明政治经济制度决定(  )

A.教育的领导权

B.受教育权的分配

C.教育目的

D.教育性质

2.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目标中,属于终极性目标的是(  )

A.知识与技能

B.过程与方法

C.情感态度与价值观

D.技能与过程

3.在记忆一串数字时,往往容易记住最后几位数字。这种现象叫作(  )

A.首位效应

B.近位效应

C.得寸进尺效应

D.门面效应

4.从教学过程来说,小学低年级学生对(  )更感兴趣。

A.学习场所和条件

B.学习内容和结果

C.学习过程的形式

D.学习方式和时间

5.有关迁移的经验类化说是由心理学家(  )提出的。

A.桑代克

B.詹姆斯

C.贾德

D.奥苏贝尔

二、简答题

简述近代社会教育的特征。

 

 

【参考答案解析】

 

一、单选题

1.B【讲师解析】在阶级社会中,统治阶级总是要采取种种直接或间接的手段,决定和影响受教育权在社会中的分配,决定谁有享受学校教育的权利、谁无享受学校教育的权利、谁有受什么样学校教育的权利等问题。唐朝“六学二馆”等级森严的入学条件是对受教育权的规定。

2.C【讲师解析】在新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中,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目标,重在智能的提升;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终极性目标,重在人格的塑造;过程与方法是关键性目标,是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的途径。

3.B【讲师解析】系列位置效应中结尾部分的记忆效果较好称为近因效应(即近位效应)。

4.C【讲师解析】低年级儿童对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,而对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兴趣相对较弱。

5.C【讲师解析】迁移的经验类化说也叫概括化理论,由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。

二、简答题

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有教育国家化、初等教育义务化、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。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:

(1)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,公立教育崛起。(2)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。(3)教育的世俗化。(4)教育的法制化。重视教育立法,依法治教。

一、单选题

1.我国唐朝“六学二馆”等级森严的入学条件,充分说明政治经济制度决定(  )

A.教育的领导权

B.受教育权的分配

C.教育目的

D.教育性质

2.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目标中,属于终极性目标的是(  )

A.知识与技能

B.过程与方法

C.情感态度与价值观

D.技能与过程

3.在记忆一串数字时,往往容易记住最后几位数字。这种现象叫作(  )

A.首位效应

B.近位效应

C.得寸进尺效应

D.门面效应

4.从教学过程来说,小学低年级学生对(  )更感兴趣。

A.学习场所和条件

B.学习内容和结果

C.学习过程的形式

D.学习方式和时间

5.有关迁移的经验类化说是由心理学家(  )提出的。

A.桑代克

B.詹姆斯

C.贾德

D.奥苏贝尔

二、简答题

简述近代社会教育的特征。

 

 

【参考答案解析】

 

一、单选题

1.B【讲师解析】在阶级社会中,统治阶级总是要采取种种直接或间接的手段,决定和影响受教育权在社会中的分配,决定谁有享受学校教育的权利、谁无享受学校教育的权利、谁有受什么样学校教育的权利等问题。唐朝“六学二馆”等级森严的入学条件是对受教育权的规定。

2.C【讲师解析】在新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中,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目标,重在智能的提升;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终极性目标,重在人格的塑造;过程与方法是关键性目标,是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的途径。

3.B【讲师解析】系列位置效应中结尾部分的记忆效果较好称为近因效应(即近位效应)。

4.C【讲师解析】低年级儿童对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,而对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兴趣相对较弱。

5.C【讲师解析】迁移的经验类化说也叫概括化理论,由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。

二、简答题

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有教育国家化、初等教育义务化、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。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:

(1)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,公立教育崛起。(2)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。(3)教育的世俗化。(4)教育的法制化。重视教育立法,依法治教。

声明: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及网友投稿,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,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,非盈利目的,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。

京黔胜 电话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