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岗教师招聘考试

2024-12-29 来源:

一、多选题

1.下列属于校外教育组织的任务的是(  )

A.相互交换情况,研究学生的各种表现

B.督促学生成绩的提高

C.宣传好人好事

D.制订转变后进生的计划和具体措施

E.共同协商一些主要问题

2.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组成要素是(  )

A.现象与客观事实

B.科学理论

C.科学假设

D.方法和技术

3.下列属于自我防御机制的是(  )

A.宣泄

B.过度补偿

C.酸葡萄心理

D.对痛苦经验的选择性遗忘

4.每一个问题都必须包含以下几种成分(  )

A.目的

B.个体已有的知识

C.障碍

D.假设

E.方法

5.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“新”体现在(  )

A.课程标准取代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

B.目标追求的多元性

C.“先破后立,先实验后推广”的工作方针

D.以发展为目标的评价观













【参考答案解析】

一、多选题

1.ACDE【解析】校外教育组织的任务是:(1)相互交换情况,研究学生在学校、家庭和社会上的各种表现;(2)宣传好人好事;(3)制订转变后进生的计划和具体措施;(4)共同协商一些主要问题,如学生勤工俭学、校外文体活动所需要的器材、指导教师和场地等问题。

2.ABD【解析】教育研究同所有的科学研究一样,由三个要素组成,即客观事实、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。

3.BCD【解析】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有:(1)压抑,对痛苦体验或创伤性事件的选择性遗忘就是压抑的表现;(2)合理化,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,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是合理化的两种表现;(3)过度代偿(过度补偿);等等。宣泄是情绪调节常用的方法之一。

4.ABCE【解析】每一个问题都必然包含四种成分:(1)目的;(2)障碍;(3)个体已有的知识;(4)方法。(具体内容参见姜智主编的《教育心理学》)

5.ABD【解析】新课程的“新”体现在:(1)新课程目标追求多元化、时代性、可操作性;(2)重建新的课程结构;(3)课程标准取代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;(4)强调学习方式多样化,倡导自主、合作、探究、研究性学习;(5)改革课堂教学;(6)倡导面向未来,以发展为目标的评价观;(7)实行三级课程管理(国家、地方、学校);(8)重视教师的理解和参与;(9)提出“先立后破,先实验后推广”的工作方针。
一、多选题

1.下列属于校外教育组织的任务的是(  )

A.相互交换情况,研究学生的各种表现

B.督促学生成绩的提高

C.宣传好人好事

D.制订转变后进生的计划和具体措施

E.共同协商一些主要问题

2.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组成要素是(  )

A.现象与客观事实

B.科学理论

C.科学假设

D.方法和技术

3.下列属于自我防御机制的是(  )

A.宣泄

B.过度补偿

C.酸葡萄心理

D.对痛苦经验的选择性遗忘

4.每一个问题都必须包含以下几种成分(  )

A.目的

B.个体已有的知识

C.障碍

D.假设

E.方法

5.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“新”体现在(  )

A.课程标准取代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

B.目标追求的多元性

C.“先破后立,先实验后推广”的工作方针

D.以发展为目标的评价观













【参考答案解析】

一、多选题

1.ACDE【解析】校外教育组织的任务是:(1)相互交换情况,研究学生在学校、家庭和社会上的各种表现;(2)宣传好人好事;(3)制订转变后进生的计划和具体措施;(4)共同协商一些主要问题,如学生勤工俭学、校外文体活动所需要的器材、指导教师和场地等问题。

2.ABD【解析】教育研究同所有的科学研究一样,由三个要素组成,即客观事实、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。

3.BCD【解析】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有:(1)压抑,对痛苦体验或创伤性事件的选择性遗忘就是压抑的表现;(2)合理化,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,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是合理化的两种表现;(3)过度代偿(过度补偿);等等。宣泄是情绪调节常用的方法之一。

4.ABCE【解析】每一个问题都必然包含四种成分:(1)目的;(2)障碍;(3)个体已有的知识;(4)方法。(具体内容参见姜智主编的《教育心理学》)

5.ABD【解析】新课程的“新”体现在:(1)新课程目标追求多元化、时代性、可操作性;(2)重建新的课程结构;(3)课程标准取代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;(4)强调学习方式多样化,倡导自主、合作、探究、研究性学习;(5)改革课堂教学;(6)倡导面向未来,以发展为目标的评价观;(7)实行三级课程管理(国家、地方、学校);(8)重视教师的理解和参与;(9)提出“先立后破,先实验后推广”的工作方针。

声明: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及网友投稿,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,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,非盈利目的,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。

京黔胜 电话咨询